德尔苏·乌扎拉
Дерсу Узала
- 别名:德苏乌札拉 / 德尔苏乌扎拉
- 主演:马克西姆·蒙祖克,尤里·索洛明,斯韦特兰娜·丹尼尔琴科
- 其他:1975年 / 8.4分 / 苏联,日本 / 剧情 , 冒险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 类型:
剧情
- 年代:
1975
- 地区:
苏联,日本
- 主演:
马克西姆·蒙祖克,尤里·索洛明,斯韦特兰娜·丹尼尔琴科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极为出色的关于人与自然的电影。1902年和1907年,沙俄军官阿尔谢尼耶夫两次率领勘探队到乌苏里地区探险,都巧遇赫哲族老猎手德尔苏·乌扎拉。德尔苏.乌扎拉为勘探队充当向导,并挽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的生命,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德苏对大自然相当了解与尊重,藉由他的示范 与见解,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伟大与残酷,人是可以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但当大自然被破坏时,人们将是第一个遭殃。 德苏是一个神**,但后来在一次**时,德苏发现自己的眼睛因为身体衰老而退化,看不清猎物了,十分沮丧。他随阿尔谢尼耶夫到大城市伯力居住。但是,城市文明德苏却无法习惯,城市和他过去赖以生存的地方,那片纯朴的自然大地是完全不同的。猎人离**,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环境,仿佛鱼儿离开了水。“城里没法**,不**就没有貂”“我突然想念空气。”他象是被囚禁了一般,闷闷不乐。德苏执意回到山里,回到那...
德尔苏·乌扎拉影片评价
影片生动、具体、富有艺术性地表现了深邃的哲学思想:生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逾越的。当德尔苏**时发现视力下降、衰老的症象已悄悄在他身上出现时,阿尔谢尼耶夫明白:德尔苏的密林生活即将结束了,这一切都是顺乎自然的。在电影中,黑泽明用精致的长镜头处理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乌苏里的严冬**夏,色彩斑斓的树林、篝火、风雪,脚印和河流,展现相信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和爱憎分明的德尔苏·乌扎拉的人性,展现阿尔谢尼耶夫与德尔苏·乌扎拉超越阶层与等级的友谊。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木卫二 2020-03-08
套用最近豆瓣时间线的常见论调——“这是一部黑泽明导演、苏联出品的**电影。晚期黑泽明处于极大的自我怀疑之中,后来得到了冷战双方实力的帮助,门下狗众”。《德尔苏·乌扎拉》之前,黑泽明**未遂。本片拍摄可谓辛苦,苏联提供资金人马,但日方团队仅有五人,导致黑泽明暴跳如雷:怎么都拍不到满意的镜头。也不难看出,一些夜晚的篝火场景,是在***的摄影棚拍摄。摄制组开赴滨海边疆区,在阿尔谢尼耶夫到奥加取外景。两部分内容,都以队长和德尔苏的告别为终曲,在相对平淡的故事叙说中,达到一种寓情于景(乌苏里的森林)、天人永隔的感伤。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信奉万物有灵论,他常常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如同全片贯穿着队长阿尔谢尼耶夫的画外音。一般说来,像黑泽明这个级别的导演,是不应该依赖旁白台词,想来是有现实拍摄的束缚。
思路乐 2019-09-12
【B+】黑泽明在苏联政治宣传体系下的一部束手束脚的合拍之作。在“政治”方面,黑泽明似乎在竭尽所能的避免这方面的宣传指向,让更多的视线放在了德尔苏与苏联军官的友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等等。由于在戏剧营造等方面发挥空间不大,这部电影似乎更像是黑泽明硬实力的一个考核与证明,其镜头布局和影像元素排布的实力仍然令人起敬。
醉舟 2012-06-01
黑泽明**未遂五年后复出的作品,在遭遇类似李尔王的人生困境之后,脱离了以前炉火纯青的舞台剧设置背景而将镜头对准了广袤的森林和冰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老猎人是物性论者,风火气水,自然万物,在他眼中都是活物,这一体悟发人深省。行进中的布谷鸟声与掘墓时的乌鸦声,依然精准构图以及布光的
且歌且走 2008-07-10
书中的乌苏里森林、冰原和原住民生活环境重现得让人满意,但是全片用过于平静的旁观者角度来叙事,相当沉闷,德尔苏和队长都缺少深入刻划,对白寥寥无几。我都怀疑是不是因为黑泽明不懂俄语,和演员的交流出现了问题。按黑的武士片来说,他不该是这种沉闷风格
乔大路 2011-04-05
一部有关人与自然关系思考的经典之作,乌萨拉就像那个走不下船的1900,大自然无疑就是他的船,在黑老经典式的镜头和手法下,自然的美与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可惜人物显得有些单薄,冗长的剧情和无关的政治暗示确实值得诟病。
Clyde 2012-12-31
大师之作。厚重之作。黑泽明不是我喜欢的大师,他的作品,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他拍的这部苏联电影是我喜欢的。影片中的猎人演得太出色,仿佛真正的森林中人。
冰红深蓝 2021-03-29
1.黑泽明五年磨一剑之作,也是他30年前就心心念念的电影,终在苏日**克*重重困难后出炉,获1976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那些场外对本片的种种断章取义式的批判*曲,完全忽视了影片核心,在影片所塑造的纯朴良善、对自然怀着敬畏与虔诚之心的德尔苏·乌扎拉面前,只是徒增笑柄。3.纵使到了他国异乡,黑泽**依然执守着武士片的气韵,被现代性、城市文明与*诈贪欲所戕害的赫哲族老猎人,恰似荒原上的末代武士。4.节奏沉稳静缓,大量选用远景全景,空镜里的**景致成为主角,人与自然时而对峙、时而和融的关系由此彰显出来。5.摄影雄浑壮丽:红枫秋叶,茅屋彩虹,日月同辉,雪原冻土,飞沙走石,苍莽密林,激流浅滩,自然的精魂凝注在一格格胶片之中。6.德尔苏的万物有灵信念,日月与动物均为重要之人。7.虎灵梦境恍若[热带疾病]序曲。(9.0/10)
黄小邪 2017-10-31
这部电影的拍摄,应该可以称”含辛茹苦“吧。黑泽明不动声色表达男性之间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深厚情谊非常有力。将德尔苏这位猎人的机警智慧善良慷慨特质也是不动声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象人物间的种族差距被居高临下的某些西方编剧和导演会搞成什么样:占据高科技的白男优于天真的土著…
c. velasquez 2018-12-02
惜用面庞,多用躯体,少特写多中景全景远景,可能在****后导演的心境变得更为淡然从容,再加上拍摄期间经受的苦炼和修行,使影片风格质朴而博大,秉持自然本象,限制艺术**,淡化了日本作品中较强的说教感,让一种无关利害的普世化情谊的光芒照耀并温暖着观者。笔触的详略浓淡密疏是大师之手,悠远遐思和精神纵深处的固定机位长镜头让时光在自由流淌间凝定驻留,天津老人在篝火映照下的怀乡身影蕴含人生百般滋味令人感慨万千,惊险段落如冰湖迷路割草自救和激流** ,节奏加快,更显剪辑和调度功力,配乐和声效对气氛的烘托也恰到好处。一直觉得将人类的恶劣心性归结为**是一种无耻的诋毁,这只是加倍印证了这种恶劣是人类专属,在德尔苏脸上看不到烂熟的文明的负担,纯洁的动物性使他在城市的尔虞我诈中毫无防御力。又一种高贵的动物,灭绝了
伍月 2019-07-13
【B+】影院二刷。之前认为是黑泽明片子中最大的异类,现在感觉明显是个生涯分水岭,对自然元素的迷恋正由此而来,至于之后的风林火山、以及在《乱》中表现出的无穷动能。价值极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