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合症
The China Syndrome
- 别名:大特写 / 危机
- 主演:简·方达,杰克·莱蒙,迈克尔·道格拉斯
- 其他:1979年 / 7.7分 / 美国 / 剧情 , 惊悚
- 点播
- 简介
- 评论
迅雷下载地址
ed2k://|file|[www.dyjhba.com][LOL中国综合症.The.China.Syndrome.1979.BD.MiniSD-TLF.mkv|931803250|92EDE1939B9B5040E1BCDF0C36B56539|/
magnet:?xt=urn:btih:776618c9c480f15579d7723b1ccc65b28b339563
- 类型:
剧情
- 年代:
1979
- 地区:
美国
- 主演:
简·方达,杰克·莱蒙,迈克尔·道格拉斯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詹姆斯.布里奇斯导演。女记者金伯利和摄影师亚当斯拍到加利福尼亚一家核电站控制室发生故障的情景,且发现这是个严重的事故——中国综合症。为了能把真情公诸于世,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侥幸逃脱特工的**,终于在电台作了揭露。本片把艺术与严肃的社会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又让人感觉不到政治和社会含义的存在。它是一部第一流的情节片,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
温馨提示: 如果资源您在此页面没有看到播放地址,说明当前资源只支持在电脑上播放,请用电脑访问当前页面。
**妖怪 2021-04-16
电影本身只能说是一般。但手头正在读的《切尔诺贝利的**》一书中提到,负责现场处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第二届政府委员会中,有一名苏联科学家先前刚看过这部美国电影,而他恰巧也是担心会发生最坏情况的那个人。现实中,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很久之后,都信不过这个体系逐级上报来的讯息,费尽力气才搞清楚事情的真实状况。而美国人在电影里,却总是把新闻自由当作最后一道难以绕过的安全阀。剩下的,就都是历史了。
易老邪 2014-10-01
影片内容与中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美国人居然把核事故命名为中国综合症,大意是形容核事故的灾难性后果,核泄漏严重到足以从美国穿透地球影响到中国。PS:需要重点标注的是:本片上映日期为1979-03-16,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发生日期为1979-03-28。
小重山 2015-12-28
普通的小员工得罪大公司被追杀的片子,70年代风貌不明显,有80感。看不出狼犺的大胡子是麦道。同某短评一样觉得胡乱炒作、发掘噱头、惟恐天下不乱的记者才是社会重大乱源,可惜媒介一家亲的文艺作品总爱将之塑造成正面正义形象:***是邵飘萍,一查全是陈永洲。
** 2018-06-13
标题其实是美国人形容核泄漏威力的俗语,指污染能贯穿地球来到中国。这样一部讲记者正义感揭露事实真相的电影虽然剧情好猜,降低了惊悚悬疑感,但拍得扎实,剪辑也很有助推效果,最重要的是演员表现精彩啊!杰克莱蒙无愧*****,在每一场戏都锋芒尽显,动作细节极见功力。简方达和道格拉斯也不错
赱馬觀♣ 2009-05-27
加夫拉斯的**+帕库拉的记者+吕美特的午后困境。不聊核电阴影,只说叙事技巧,本片有两点颇为出色。先是,道格拉斯的角色一度使事故性质出现二义性解读,到底是违规冒险正中要害,还是偏见驱使极端分子?再就是,被高层和同事排挤误解的状况下,老莱蒙的角色是否选择放弃?如不是,接下来又会怎么做?
FRANK 2013-08-09
不敢相信这么一部好片在豆瓣上只有200人看过。jack lemmon at his best!不喜欢简方达(和**是在太像了)但无法忽视她的精彩演技。米高道格拉斯在片中贡献了“大明星的青涩时期”的珍贵表演,作为75年《飞越疯人院》的制片人,他在本片表现的政治立场是不言而喻的。
嘟嘟熊之父 2019-04-16
非常明确的意识形态对抗,但战斗性明显不足。缺少动机支点、谋略铺陈和自省时刻,所呈现的更多是新闻性(偏颇的)而非政治性(激进的),和《*****》对比,高下立现。
陀螺凡达可 2021-03-28
后水门时期的政治惊悚+新闻调查, 对美苏冷战背景下核能源企业的担忧和恐惧(电影上映七年后就是切尔诺贝利),叙事节奏太舒*了,娓娓道来不慌不忙,片长过半才揭露出核心冲突,不像现在电影那么急功近利。而且全片无配乐,全靠镜头和剪辑节奏来营造惊悚和悬疑氛围。简方达在这个片里面怎么那么像西格妮韦弗。(入选79年第32届戛纳主竞赛,同届主竞赛美国队还有《天堂之日》《诺玛蕾》《现代启示录》,《***》和《好血统》在非竞赛展映
AIaudrey 2012-04-01
1.我个人觉得应停止新建核电站,并逐步关闭已建核电站;2.任何有关公众生命安全的建设都应“能够”受到公众**;3.设想如果此事发生在天朝,呵呵,这简直是片名的极佳讽刺,虽然当时才1979年。
老泰瑞 2020-04-02
一部从片名到情节走向都堪称怪异的全明星阵容的冷门电影。开篇像《切尔诺贝利》版《电视台风云》,后来居然变成了《惊爆**》版《热天午后》,严重怀疑杰克莱蒙的角色后期改过剧本。虽说是臆想的核泄漏事故,不过影片的侧重点依旧倡导新闻自由,倒没偏题,这样想的话,那片名的暗示算是一种很直白的讽刺了。